高能物理对撞机实验漫谈
时间:2016-09-03 12:01:00作者:来源:
报告题目:高能物理对撞机实验漫谈
报告人:沈成平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报告时间:2016年9月11日(星期天)下午15:00到17:00
报告地点:中一楼3113
摘要:
本报告从最基本的物质结构开始介绍,包括基本粒子的组成及其相互作用、标准模型,然后报告高能物理实验的概念,包括加速器、探测器以及BESIII、Belle(II)、CMS实验,再报告最近奇特强子态的实验研究进展,尤其近些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XYZ粒子实验结果和讨论。这些相关的物理研究成果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描述基本粒子之间强相互作用的量子色动力学。
报告人简介:
沈成平博士,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粒子物理实验。2007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07年7月至2011年4月在美国夏威夷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助理,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在日本名古屋大学做特任助理教授。2012年底被北航聘为卓越百人特聘教授,2013年3月入选中组部第四批青年千人计划。北京谱仪III (BESIII),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Belle合作组(俗称B介子工厂), Belle II合作组(超级B介子工厂),欧洲核子中心大强子对撞机CMS实验合作组成员。担任Belle合作组粲物理组物理召集人,Belle II合作组理论和实验交互式平台(B2TiP)粲夸克偶素工作组物理召集人,Belle II经济委员会成员,“中国科学院粒子物理前沿卓越创新中心”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特聘客座研究员。
沈成平教授在实验上寻找奇特强子态与强相互作用的研究方面开展了系统工作,发现了含有至少四夸克成份的带电类粲偶素Zc(3900);发现了新粒子Y(4660)及新共振结构Y(4008)、X(4350)、Zc(4050)存在的迹象,精确测量了Y(2175)、Y(4260)和Y(4360)的共振参数;开展了超过150多项粲(底)偶素衰变模式的首次测量。这些工作为奇特强子态的寻找提供了丰富的实验信息,促进了量子色动力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以主要通讯作者发表包括7篇Phys.Rev.Lett.在内的SCI收录论文39篇,总的他引次数Web of Science数据库802次。受邀参与撰写二篇长篇综述文章中的部分章节。研究成果中111项测量结果被收录于2014年版《粒子物理综述》(Review of Particle Physics)中,其中78项为世界首次测量,17项具有最高精度。受邀代表合作组在国际高能物理会议上做报告42次。